从前诏安的文风鼎盛,虽然地处闽省的西南边鄙,交通 不便,但在明清两朝中荣获金榜题名的大有人在,她不比别 县逊色,以至有父子连续举进士第的,以及父子兄弟叔侄同 登科的,一时传为佳话。 “父子进士”在南诏城关的有洗铁、沈起津父子。沈 技、字介庵是万历二年甲成科的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曾 向朝廷上疏《澎湖六策》,以对付荷兰红毛番侵占台澎,是 非常有名的,惜乎朝廷旋不重视。 沈起津字承筏,号生鹤,是介庵的第四个儿子,人称 “四舍”。他自小聪明绝顶,凡事一学便会,因此便恃才傲 物,玩世不恭。他无心读书,只好嬉游,最喜欢恶作剧,常 常作弄得人家啼笑皆非。倒如他“装死提乌鸦”,玩这种把 戏就十分“出名” To还有一事也是众所皆知的:相传他曾 养一只公猴,卷当它发情时,看见年轻妇女经过,就做不堪入 目的猥亵动作。弄得连四舍目己也很讨嫌它了,就叫家人买 了几只雌猴给它作伴,结果,这只公猴在几只雌猴之间穷于 应付,难以周旋,疲惫不堪,只好独自睡在破鼓里了。此 后,“四舍公猴晒破鼓”,成为诏安人的一条谚语,一直 流传至今。 由于四舍的书法被誉为“神品”,一般的人都以能得到 他的墨宗为荣。有一天,他和友人前往某一寺院游逛。这寺 的住持僧仰慕四舍书法已久,今日见他光临,特别殷精接 待,请他们进方丈室品茗清谈,说了许多恭维的话,铺下宣 纸,亲官磨墨侍候,求他挥亳书写一幅时联,俾令寺院蓬孽 增辉.四舍这番倒显得十分慷慨大度,含笑答应了,他不加 思索地挥笔题书: “凤栖禾下鸟飞去, 马驻芦边草不生。” 主持僧一见大喜,不必破费重金,便求得四舍的墨宝, 十分得意而沾沾自喜,马上请人装裱,悬挂在方丈室内,借 以自栩风雅。有一天,j位书生来寺随缘,在方丈室看到了 这幅联,不觉哑然失笑起来,便诚恳地对方丈说:“长老, 这对联千万挂不得】您被四舍作弄了,他辱骂你还不知晓 吗?“住持僧还不信,问他何以屈得?这书生只好直说了, “这两句联喑藏'秃驴'二字,明眼人一看便知。“住持僧 这才羞惭得无地自容了。 后来沈起津也描改前非,专心致仕,于天启五年乙丑 岁,登进士第了。 还有一■对“父子进士”是上湖村人,胡文和胡士鳌父子 俩。胡文较早出仕,他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举进士第。 由于他向资历深,德高望重,加上又有“门生李九五、义子 穆昌祺“,后来都居高位,所以很受人尊敬。他的儿子胡士 鳌也于万月五年,丁丑科举进士0父子两人举仕后,为了显 赫功名,要在县衙左近建一座三门三楼式牌坊,悬上“父子 进士”的配额,借以光宗耀祖。但是这等就伟壮观的牌楼, 必须照请擅写大字的书法方家庖书,才配合得来,当时诏安 的书法大家百推沈起津,何况沈起泮又是上湖进士的乘龙快 婿哩。在一般旧时人情关系来说,女婿替岳家效劳,本来义 不容辞,不计代价的。但是,沈四舍性情乖僻,不讲情理, 若倩他书写大字,不管是亲朋戚友,决不二价,每个字索白 [银五十两,如此高昂之笔润,实在令人咋舍.沈超律的大舅 I爷胡士鳌深知妹夫的个性倜傥不羁,行为荒诞,不予计较, ,既然有心建此牌楼,又何惜区区之数呢?于是封足二百两白 银,遣老管家送往沈府求书。谁知道这个老管家认为岳家央 女婿写字,不必锚铢计较,可节省点使节省一点,心里盘算 过了,便自作主张,暗中抽出白银五十两,只将一百五十两呈 上,岂知沈四舍收到银子,秤过后,心里明白,大笔一挥, 只写三个字交给老仆人带回。胡士鳌接过一看,只写“父子 进”三个字,少写一个“士”字,当下心中就明白了,不便 责备老管家,再封五十两白银,叫老管家再送去,那知道沈 姑爷断然拒绝补足四个字,将白银原封退还了。事情闹僵 了,胡士鳌了解妹夫性格乖庆,难以劝说,此时此刻即使亲 自登门央求,也是无济于事的。但是,眼看牌楼即将竣工, 而匾额还欠一字,真是忧心如焚,惶惶不可终日。幸亏吉人 自有天相,来了一位游方高僧,也是一位书法名家,他慷慨 地为上湖进士补足一个“士”字,在一般人眼里看来,“父 子进士,,四个大字,一样端庄清丽,遒劲圆润,难分轩辕e 若据书法鉴定家品评起来,“士”毕竟不如“父子进”三字 浑厚苍劲。孰是孰非,“父子进士”牌楼,历经四百余载风 霜,迄今依旧巍然屹立在县前街上,供海内游客瞻仰观赏, 后人自会评说。
讲述人:沈济宽、李云生 沈炳聿,南关街人,已故 采录人:沈汝淮,男,6 0岁,退休干部 王理铮,男,6 7岁,离休干部 采录时间,1 9 8 2年于南诏 流传地区:诏安县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