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漳州市的西北郊,离城约十五公里,有一市镇就是著 各的“十里蕉乡” O市镇后面屹立着一座大山,三峰峭帧1, 门西而东,各叫大尖、二尖、三尖,古代称这大山为“福 。后来北宋皇帝敕书为“天宝”,这是为什么?原来有 段神奇的故事: 传说在三尖的深涧里,潜藏着一颗硕大的明珠,是当初 九龙戏江时所遗落的。每当月白风清的午夜里,这颗宝珠就 从山涧飞起,划过夜空,如灿烂夺目的流星,跃入九龙江西 溪间嫣戏,游戈在星月倒影之间,直到黎明前方倦游而归。 由干它行踪诡秘,凡人难以窥测,平时只能在深夜遥望山间 行珠光宝气而巳。 再说九龙江的北溪,流经浦南而下江东,中有一处大 瀚,匕有石,祭,高挂-•飞瀑,奔流倾泻在深潭中,发泡有 声,春夏时水大声微,秋冬时水小声钓,深夜听之如漏鼓 声,所以名“更鼓水”。潭中耸立一巨石,高六丈余,石上 有一圆穴,传说也是这颗宝珠的洞穴,宝珠戏水后,常在穴 内憩息。因此,人们叫它为宝珠布,这漱也就叫做宝珠潮 了。 北溪有个勤劳.善良的老渔翁,姓邱名善贾,他在溪上捕 鱼几十年了,对于沿溪的滩激水石都非常熟悉,他也曾数次 遇见飞珠在溪流间戏水. 北宋大中祥符六年三月,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在一个 月明风清的晚上,邱颔划着一叶扁舟到宝珠激夜渔。这时, 一轮皓为当空,,确得两岸景物如同白昼一般,历历可数。昨 渡,瓦翻做了一场美梦,梦见他在宝珠漱夜渔,竟捕获了一 条发光的大游鱼,有这样的好兆头,因此,今夜特地来此夜 渔。正当他撒网捕鱼时,忽见一颗耀眼的明星从珠穴中飞 出,一道灿烂弧光跃入潭中,在泛起七彩霓虹的月影碎片间 遨游。老渔翁最初惊呆了,手中挽着鱼眼,只是伫立观看宝 珠戏水。立刻7他意识到机会难得,宝珠就赤嬉在身边潭水 中,亍愿急M下网措珠。谁知网落珠跃,它又在左边水面上 弹跳,激起圈圈涟漪,闪烁着层层银光。老渔翁赶紧再下第 二网,谁俎到这颗左珠竟潜入水底溜走后,又从瀑布间跃 出,在溅珠碎玉的浪花上跳腾,邱•颤奋力划了几桨,飞张渔 网撤向飞瀑,那知宝珠迎面飞来,迫使老渔翁只好矮身躲 闪,珠又落在身后水中。如此三番五次地追逐宝珠撒网,累 得老渔翁气喘吁吁,弄爰浑身湿淋淋的而又毫无所得。邱善页 岂肯罢手,正待吃准时机下网;而宝珠也因有人和它“嬉 戏”,正元得刃.心,只留意若老渔翁,没有提防身后一条大 解鱼向它袭来,鱼嘴一张,宝珠被吸进鱼腹中。印瞽I一见大 喜,急忙下网,果然网将这条大纳鱼,他知道鱼腹中还有一 颗宝珠哩! 老渔翁网值得手后,兴冲冲地顺流荡舟返室。还没靠近家 门系好小舟,就大声喊叫“老婆子,快开门1 ”他儿子还以为 老父亲打了多少鱼回家,赶快开了门。只见老父亲自己提着 ®篓兴高亲烈地进『:,屯到他儿媳妇喊道“快把菜刀拿来!” 他老伴携着孙儿,一裳人围聚在堂屋里,着老头子变什么把 戏。老渔翁笑嘻嘻沦从鱼篓里抓出一条大鱼,甩在八仙桌 上。这时即翻的儿子看出名堂来了,“咦”地一胪说:“好 怪,这妒鱼怎么会发亮光? ”家里其他人也注意到了,这条 活蹦乱跳的大鱼通体熠熠地闪出银光来。 邱额按住酣鱼开刀剖腹,从鱼肚中取出一颗硕大的夜明 珠,彩虹般的光芒四射,顿时满室生辉。 “宝珠! ”、"宝珠!"、“大宝珠!”全家人喜悦地 赞叹着。 这时,左邻右舍的人闻声都到邱颤家来,大家惊讶地询 问:“这颗明珠在哪里拣到的? ” 邱善贞老人简述了打鱼拼珠的过程,手托明珠,眯缝着双 眼仔细观察,他指点着:“这颗明珠表面上还有七颗小珠 哩! ”他这…说,大家眼睛更尖,齐声叫道,“七颗小珠的 周围还有许多细珠,真象满天星斗,真是世间罕见的宝珠! ” 邱额还说:“它是活的珠,是颗有灵性的龙珠I ” 于是人们便七嘴八舌地谈论这颗宝珠值多少钱,卖给哪 家财主好,越说意见越杂,是祸是福?看法也不一致了。邱善贡 边听边想,他沉思了片刻,清清嗓门大声说道:“大家别吵 了,听我说一句,这颗龙珠是国宝,我们平民百姓家藏不 势,也卖不得,只有主动献治朝庭,才能得到平安! ”全家 人想想,也都同意了。 邱额由儿子陪同到龙溪县衙献珠。知县升堂一见宝珠, 知是稀世之宝,不敢怠慢,立即打轿,带领邱善员父子到知州 衙门进宋。漳州府台姓王名冕,听了邱善良说明宝珠来历后, 观看宝珠,果然十分稀奇,立刻召请众州官一起来鉴赏。一 些有见识的官员说:“此珠围阔三寸七分,珠上还分布七颗 小珠,应天象七曜,包含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之象,更有细珠 如繁星,真是世间罕见的宝物I ”众州官齐声应和道;“明珠 是国之宝,圣人说过‘王者德至,渊泉则出”,今九龙江献 飞珠,正是国家太平盛世之征兆,此乃当今天之子之洪福!” 王冕一听大喜,连夜写下《漳州进珠表》。他唯恐这件得珠 进宝的大事,日后被泯没遗忘,特地叫工匠把《漳州进珠 表》镌刻在石碑上,立于府衙公厅左侧,以期流传于世世代 代。而后,他亲自晋京贡珠。起程前,他虔诚地香汤沐浴 后,到北门一座古寺中,把宝珠供在三宝佛前,点了三炷香 祷告礼佛后,才鸣开漳州。后来这个地方,就叫做“飞珠 园” 了。 王冕进立厂”将宝珠进贡给朝延,开泰皇帝见此珠乃天 下稀宝,心中大感,敕书绘表“天宝”两字,杵“福山”更 名为“天宝”,一直延称至今。 传说这颗宝珠在宋宫中,一直呆到金虏攻破汴京,掳走 徽、钦二帝,掠夺宫中宝物时,宝珠毅然飞离汴京,又回到 北溪大瀛的珠穴来,每当风清月白更深夜静之时,仍然会飞 出洞穴在九龙江嬉戏。
讲述人:王漳老,男,6 2岁,教师。 采录人:郑炳炎,男,5 7岁,干部,福建省民间文 艺家协会会员。 采录时间I 1 9 9 1年5月。 流传地区:漳州市梦城区、龙海县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