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李某,家贫如洗,人又窝囊倒霉,屡试不第才智平庸,既不会种地又不懂营生,手无缚鸡之力,家无隔宿之粮,简直活着都多余。
更郁闷的是,老父亲也病倒了,三亩薄田卖了也没治好他的病,眼看就要一名呜呼了,老爹记挂儿子,说道:
“你读书不成,种地更不行,我要死了,你可就麻烦了!幸好你爹我以前有个至交好友,我们情同手足八拜之交,他如今在京城做尚书,你去投奔他吧,也能有口饭吃。”
说罢,李老爹撒手人寰。
李某哭都来不及哭,草草埋葬了老爹,急行慢赶来到长安城,径自来到尚书大人府上,梦想得到大笔馈赠甚至谋求一官半职,从而衣食无忧扬名立万。
但可惜,李某彻底失望了,尚书大人听了他的来意,非常冷淡,几两银子就打发了他,还说自己很忙,以后就别再登门了。
李某被轰了出去,在街上溜达,想着前途渺茫无家可归,不禁悲从中来,唉声叹气。
这时,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头儿醉醺醺地经过,打量了一下李某,笑道:
“小兄弟,看你样子就知道愤愤不平啊,发生什么事了,告诉我,我替你出头!”
李某冷笑:“你替我出头?你能有条裤子穿就不错了!”
老头笑道:“别啊,真人不露相你没听过?看你的样子像是个读书人,怎么这么没见识呢?我这儿有点酒,还有块狗肉,咱们边喝边聊行吗?”
老头掏出狗肉和一壶酒,李某也实在是饥渴难耐,二人墙根儿一蹲,手撕狗肉一分为二,一递一口地喝起酒来了。李某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老头,老头急了,骂道:
“忘恩负义啊,没事,晚上你去我那儿,我替你做主治他!”
晚上,李某如约来到老头家,老头热情地请他进屋,说道:
“告诉你吧小兄弟,我表面上是一名监狱狱卒,其实我是名隐士,所谓大隐隐于市,这你懂吧?我这人有一好,专门打抱不平,你这事儿我管定了!”
说完,老头拿出一个粗瓷大碗来,倒扣在地上,念念有词,不一会儿,将碗揭开,只见一个头发斑白青衣紫绶的官员出现在碗下面,只有几寸高,活蹦乱跳栩栩如生。李某低头仔细看,原来就是尚书大人!
老头拿出鞋帮来,打了“小人”脑袋一下,喝道:
“我打你个小人头!官越做越大,人越做越小!你结拜兄弟的儿子投奔你,你居然拒之门外?你什么东西啊?我打,我打,我打打打!”
“小人”连连求饶,说道:“我一定纠正错误,怜贫恤孤。”
老头怒喝:“好好说话!”
“小人”赶紧说道:“明儿,明儿我亲自去接贤侄,一定让他满意,让您老也满意!”
老头一笑,就把碗扣在小人头上,念动咒语,再揭开,下面已经空无一物了。
第二天大清早,尚书大人带领无数仆从来迎接李某,殷勤备至嘘寒问暖情真意切,还谈起跟李老爹当年患难与共的往事,不禁泪如雨下。
李某也被感动了,觉得自己错怪了尚书大人。而后,尚书不仅馈赠重金,还替李某捐了一个七品小官,买了一处宅院娶了个媳妇,此后,李某青云直上,庸才而得官位,过上了浑浑噩噩懵懵懂懂却很幸福的生活。
唐李绰《尚书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