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则天时期,虢州有一位周贤者,隐居深山数年,且来历不详,但与相国裴炎的四弟——虢州司户,非常熟识。
有一回,周贤者对司户叹道,“你的兄弟高居相位,虽然为人亲善,但不过三年将家破人亡。若累及宗族,你也不能幸免,今可当警惕。”
贤者历来料事如神,司户也素有耳闻。现在听到他如此郑重地道出这番预言,司户更是深信不疑,当场掉下泪来,恳求贤者帮助。
贤者安慰道,“事情尚未形成,还有流转的余地,你赶紧回去,把我的话告诉你的兄长,求取黄金数镒,从此退隐弘农山,便可转移灾祸。”
司户有了主意,马不停蹄地赶往京城,拜谒他的兄长河东侯裴炎。
可裴炎是向来不信鬼神之事的。
只一听说,司户从虢州带回一深山道士的危言耸听,裴炎顿时怒发冲冠,对弟弟呵斥道,
“你是如何的慷慨大方,竟敢听信道士的胡话!你可知世间的巫觋,都不过是托鬼神骗取钱财的人!”
司户吃了一顿骂,心知兄长的意思不可更改,也不好再劝说下去,只好惆怅地离开,回到弘农。
当时,在裴炎的鼎力支持下,武则天初立为皇后。此时裴炎权势滔天,自以为有泰山般的安稳,故此对于武则天的言语,也不怎么听从。
后来,皇帝驾崩,武则天逐渐掌握朝政,便开始忌害那些不听话的大臣。
这时,裴炎才想起周贤者的话,心中十分恐慌,于是紧急召来司户,令他带上金银到山中向贤者求救。
贤者叹道,“事到如今,你不必多言,你兄长当初不肯听我的话,便可知天命不可改。如今祸害已成,事情已经无法挽救。”
司户惊惧,痛哭。良久,贤者方才开口,道,“若只你一房,尚且还有机会。”于是密令司户迅速辞去官职,迁居襄阳。
司户随即回家收拾行装,当夜便带领家人迁往襄阳。过了一月,却染上风疾,一直卧病在床。
十月,裴炎便被捕入狱,不久就被处以极刑,兄弟子侄等都不能幸免。司户在襄阳,有司亦奏请诛杀,武则天道,
“既然已经染上风疾,死在旦夕,无须再问,这一房可免死。”
于是,司户得以幸免。
民间故事:假道士
唐代的时候,有个叫姜抚先生的人。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处,但市井间关于他的故事传说,却用上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有人说,他是修行百年的得道仙人,法术高深,以济世为怀。有人说,他曾做过梁朝大官,后来因时局动荡而隐居;还有人说,他藏有延年益寿的神药,谁得之都可长生不老……
总之,种种传言越发把他塑造得神乎其神,因此世人尊敬地称他为“姜抚先生”。
皇帝素有修仙之志,渐渐地竟也知此神人,特地唤来,命他侍奉在跟前。从此姜抚先生的名声更是一日强似一日。
各州的州县牧宰,更是把他尊为贵人,恨不得把脸贴到他的脚上来讨好他。至于那些从全国各地来求道学的人常常堵拥在门庭,低声下气地哀求,但奈何姜抚先生是从来不会理会的。
同时代个叫荆岩的人,在太学四十年没有中第,心灰意冷,因此退居在嵩少,自称山人,颇通南北朝历史,也知近代人物。
有一回他去拜谒这位姜抚先生,道士对于这位客人表示出他惯有的轻蔑。这荆岩也不生气,只询问道,“敢问先生年几何?”
“不过有几百岁罢了。”
荆岩微微笑道,“先生不能准确说出也无妨,不过先生是何朝人士总该清楚?”
“自然是梁朝人。”
荆岩沉吟道,“既然是梁朝人,看来先生也并非什么年长之人。不知先生是否曾在梁朝出仕?又因何故隐居?”
道士色变,旋即又恢复常态,朗道,“我乃西梁州节度!”
话音刚落,荆岩猛然喝道,“你是何等狂妄!竟敢上欺天子,下惑百姓!梁朝在江南,哪里来的西梁州?只有四平、四安、四镇、四征将军,又哪里来的节度使!”
姜抚先生自惭形秽,从此闭门不出,数日后便在观中悄然离世了。《太平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