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有个地方叫下洼村,村里有个姓李的寡妇带着八岁的儿子一起生活。
孤儿寡母经常被人欺负。挂在墙上的玉米越来越少,放出去打食的鸡不翼而飞,种菜的地也被挤兑,越来越小。
最可气的是,邻居家养了一条狗也唤作“虎子”,与李虎同名,李寡妇上门理论,邻居竟说她没文化给儿子取个狗名。
一个妇道人家,打又打不过,骂也骂不过,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下定决心让儿子读书。李寡妇变卖首饰,求村上的徐秀才给儿子启蒙。
徐秀才心地善良,看他们孤儿寡母可怜,答应学费少收一半,但是要李虎帮忙打扫学堂。
小李虎人小志大,一口答应下来,认认真真进了学堂。其实徐秀才借口让他打扫学堂,不过是想让他每天早早到学堂,最后一个走,一来为磨练他的意志,二来也能开开小灶。
李虎非常聪明,先生讲什么,一听就会,徐秀才大喜,把他名字改做“李梓薪”,还经常让师娘给他加餐。
下洼村地势很低,一条小河从村子正中穿过,把村子分为东村西村。
李梓薪家住东村,学堂在西村,每天上学都要过河。河里没有桥,有数十个硕大的石墩,河水不深,天气热的时候大人孩子都喜欢趟水过河。
这天天刚擦黑,李寡妇正在柴房烧饭,儿子放学回来,放下书包就来帮忙烧锅。
李寡妇注意到孩子的鞋袜干干净净,欣慰地摸摸孩子的头,这孩子真心懂事,过河从不下水。
可是今天......李寡妇纳闷了。
今儿午后下暴雨,河水涨了许多,自己从河里走过,石墩全都浸在了水里,儿子的鞋袜居然是干的。李寡妇脸色煞白,这......怎么回事?
“虎儿,你是怎么过河的?”
“有个白胡子的老爷爷每天都在河边等我,背我过河。”儿子一脸认真地回答。
“那......你明天问问他,为什么背你过河。”
第二天李梓薪回来告诉母亲,白胡子爷爷说自己是“文曲星 ”下凡,将来必定是高中状元,他是专门护驾的,保护他顺利长大。
李寡妇听了这话,再结合儿子在学堂的表现,兴奋的两眼放光,自己的好日子指日可待。
打那天以后李寡妇像变了个人,不再谦谦有礼,不再唯唯诺诺,走路趾高气扬,稍有不顺心就坐在村口哭骂,村里人开始躲着她,也不敢再偷拿她家东西。隔壁养狗的邻居被她骂得最惨,把狗送人了还不算。
李寡妇在自家柴房架起案板,一边剁肉一边骂,口水横飞,把邻居祖宗十八代骂个遍,还是不解恨,看着贴在墙上的灶王爷的画像,一刀呼上去:
“灶王爷你听着,哪天我儿子做了官,得了势,我就要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冤,一个都跑不了......”
肉不是天天都剁,这句话却成了李寡妇的口头禅,邻居不与她吵架,她把家里的灶王爷当了出气包,炒着菜,拿起勺子往灶王爷头上磕:
“你记着,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抱冤!”
李寡妇凭着自己的凶悍在村里翻了身,从可怜人变成了恶妇。
这年腊月二十三,祭灶的日子,家家户户买了“糖瓜”祭灶,李寡妇哪里还把灶王爷放在眼里,一张旧画早被磕得稀巴烂。
灶王爷到了天上过节,玉皇大帝一看他头也破了,一身狼狈,就问出了什么事。
灶王爷扑通跪倒,“您可要为小仙做主啊,文曲星君的母亲,太欺负人了,我这额头,是被她用炒菜铲子磕成了这样......还说,将来要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抱冤,呜呜......我与她无怨也无仇啊......”
众仙大惊,议论纷纷。
“孩子还没长大呢,就如此嚣张,怎么得了!”
“只怕这样的母亲教导出来的孩子睚眦必报,会种下祸端.......”
玉帝暴怒,当初赐文曲星君下凡到李家,是因为他家祖上三代都是大善人,到了这辈只剩孤儿寡母,有心助他们翻身,没想到母亲居然是个悍妇。
“天兵天将,去给李梓薪抽筋换骨!”玉帝一声令下,天空乌云密布。
却说“天上一天,人间一年”,天兵到来已经是多日之后。
这天白胡子爷爷把李梓薪背过河,嘴里忍不住叹息:“好孩子,可惜了。”
这些日子天天背他过河,背出感情来了,再说也怪自己告诉了他真相,才惹出母亲的得意忘形,白胡子老神仙心里实在不忍,决定帮帮他。
“今天是最后一次送你上学,你母亲磕破了灶王爷的头,他上天告状了,天兵天将马上到,要来给你抽筋换骨。事到如今我也帮不了你,你是个好孩子,我教你一招,你千万记住,能保你这一辈子吃喝不愁。”
老神仙四周偷瞄一下,俯身对他耳语几句。
“我记下了。”八九岁的孩子要承受雷霆之怒,也真是可怜,可毕竟是文曲星下凡,不是一般孩子,即使大难临头也淡定自若。
李梓薪谢过老人,从容地去上学。
当天午后一道闪电直接劈到了李梓薪身上,把他劈得面目全非,抽筋剥皮的疼痛迫使他在地上打滚,恨不得立刻死去,但他一声也没吭,默默承受着雷火,半个时辰后天雷退去,他成了普通人。
从此聪慧尽失,甚至比普通人更愚笨,所有的长处都变成了短处,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最后沦为乞丐。
但是他口福特别好,总有人供他吃喝,牙齿也特别好,直到八十几岁还能啃骨头,吃了一辈子好东西。原来正是白胡子老人教他咬住牙不喊疼,才保住了这一口状元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