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府有个秀才,叫做王文,从小忠厚老实。有次外出遇到老乡赵东楼,对方热情地将他拉进一间屋子。
里面有许多美人进进出出,还有人朝他抛媚眼。王文不安地问:“这是什么地方?”
赵东楼笑道:“这里是一家小小的妓院。”
王文听罢,立马起身告辞,却被他强拉住。此时有位少女从门口路过,一双漂亮的眼睛不住地瞧着他,眉目含情,仪容文雅而漂亮,如同仙女一般。
他不禁看傻眼了,赵东楼说:
“这是鸨母的二姑娘鸦头,十六岁了。有很多人花大钱说服鸨母,但鸦头死活不愿意,鸨母就拿鞭子抽她。由于岁数小,苦苦哀求才被放过。”
王文听后沉默不已,赵东楼打趣说:
“你要是有意,我帮你撮合,你凑个十两来。”
王文回去拿出所有家当,也只能凑出五两,鸨母自然嫌少。
可是鸦头肯答应,那就不能往外推了。
民间故事大全会
民间故事,传奇故事,灵异故事,聊斋故事,志怪故事。悬疑故事,恐怖故事,民间怪谈,神话传说,古代故事,乡村故事,鬼故事。讲故事,听故事,民间故事视频。民间故事大全。
赵东楼又多加了十两,鸨母才笑着离去。
两人一夜欢愉后,鸦头说:
“你倾尽家财也只换来这一夜,明天该怎么办?要不我们私奔吧!”
于是趁着天黑,她换上男装,偷偷跑出去。王文让仆人备好驴车,鸦头拿出三道符,一张贴在仆人身上,两张贴在驴身上。驴就开始狂奔,快得没影。
等到天亮,几人已经跑到很远的地方,租了一所房子住下。
鸦头说:“其实我是狐仙,母亲纵乐,却逼着我们一起,我不愿,就天天挨打。如果你不嫌弃,我就跟着你。”
王文说:“有你这般漂亮的妻子是我的福分,只是我一穷二白的,如果你愿意跟我,我就不会辜负你。”
于是,两人将驴卖了,开了一个小酒铺,鸦头在家刺绣。
没多久就存下一些银两,招了一些仆人丫鬟帮忙。
过了一年多,鸦头突然愁眉苦脸地说:
“母亲已经知道我的消息,她一定不会放过我的。”
王文安慰她,提议搬到其他地方。只是等他收拾好行李,回到房中,才发现鸦头不见了,猜是被鸨母带走了。便带着钱前去赎人,却发现已经人去楼空,只能失魂落魄地回了老家。
几年后,王文再次路过此地,发现育婴堂有个七八岁男孩长得和他很像。想到自己没有儿子,就花钱将他买下。
男孩说他叫王孜,王文好奇他从小被人抛弃,怎么知道自己的名字。男孩说:
“老师捡到我的时候,发现胸前写着‘山东王文之子’。”
王文震惊,心想一定是同名同姓的人,心中也更喜欢这个孩子。
王孜慢慢长大,和他越来越像,力气也特别大,喜欢打猎,经常打架斗殴,还说自己能看见妖狐鬼怪。
后来帮助村里人抓住一只狐精,大家才相信他是个奇人。
一天,王文偶遇赵东楼,发现他身材消瘦,面无血色。王文惊讶地问他遇到何事,他凄凉地说:
“都说妓女无情,果然是事实。”
原来,前几年鸨母搬走,他也跟去,后来跟里面一个姑娘好上,没几年就把家财散光了。
那姑娘见他没钱了,转身就和其他富人好上,连鸨母也不待见他了。
说完拿出一封信,是鸦头让他转交的,上面写道:
“我知道孜儿已经在你膝下了。母亲逼迫我接客,我宁死不从,被关在囚室,日夜遭受折磨。你若念及夫妻之情,就来营救,只是希望不要伤害母亲和姐姐。”
王文哭着读完,拿出钱银打发赵东楼离去。回去以后,将此事告知儿子。王孜气得眼睛冒火,打听鸨母住处,当天就奔赴京都。
王孜手持钢刀进去,一刀就砍死一个女的,嫖客以为遇到强盗,吓得要死,却看到那女的尸首已经变成狐狸。
鸨母见情况不妙,立马闪身不见了,王孜忙抽箭搭弓,往梁上一射,正中一只狐狸心脏,随后将它脑袋砍下。
找到囚室,用石头砸开,母子相见,都抱头痛哭。母亲询问鸨母的下落,王孜说已经杀了。
母亲抱怨说:“你怎么不听我的话。”
王孜将两个尸首搬到郊外埋葬,偷偷将狐狸皮扒下。回家后交给父母,母亲恼怒道:
“你这逆子,怎么能干出这种事。”说完就哭着打自己。
王文极力安慰她,叫儿子把狐狸皮埋葬了,又给它们立了墓碑,母亲这才消气。从此一家团聚,安心过日子。
故事出自《聊斋志异》之《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