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县市来到台北市工作打拼的朋友们,对于台北的物价应该会很有感,尤其是饮食的部分,好一点的餐馆破千已经是常态,日常一天下来没花个几百块可能吃不到什么东西。
房价就更不用说了,有多少月领5、6万的台北上班族在哀叹买不起房子,多少月入超过6位数的双薪家庭辛苦供着沉重的房贷,住到远一点的淡海或三峡北大,交通时间又会耗掉太多,况且大台北地区周遭的房价也早已高到令人咋舌。
于是很多人会觉得「台北居大不易」,纷纷决定回到家乡,或是到其他县市去讨生活。前不久新闻也提到台北市近3年人口流失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大安、信义、松山这几区,人口减少的比例都高达8%。
人口流失对未来发展的影响当然很大,但这一般只会发生在偏乡城镇,只是没想到现在情势开始逆转了,台北市的蛋黄区人口开始外移,人变少了,消费市场的流动资金也会下降,如果情况没有改变,或许台北市会慢慢产生结构性的变化。
不过无论如何,资本市场就是供需平衡的结果,即使台北的光环渐渐淡去,一定还是有其他地方出来取而代之,这在世界各国都是一样的,大城市有存在的必要性,而偏乡的自然环境也有其魅力,端看人们自己的选择。
说得更白一点,想要住在城市,沉浸在五光十色的时尚流行之中,享受交通基础建设的便利,那就要付出相对应的成本;同样的,想要住在乡间,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远离拥挤的人群与喧嚣的街道,那就得要习惯许多事情得要自己来的生活节奏。
青菜萝卜各有所好,城市有城市的好,乡下有乡下的舒服,而且现在远距工作的模式越来越盛行,想要赚取稳定收入已经不见得非得要住在公司附近不可了,于是接下来的问题就变得更加重要:
「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以往聊到「想要的生活」,人们第一时间一定会想到钱,感觉就是有了钱才有选择生活的权力,但这样的观念已经慢慢在改变,现代人更重视的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不过这还不够,我认为真正的快意人生,是要尽可能做到「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的境界。
我是一个创业家,对我来说,工作与生活几乎已经没有界线,但这并不代表我的时间被工作淹没,而是我热爱我所做的每一件事,而当我把时间花在我热爱的事情上时,就又得到更多实质的回馈与报酬。
在思考生活模式的时候,把金钱考量放在第一位,想像力自然会被自己的财务能力所限制,但如果能把观念调整成「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那顿时就会觉得海阔天空,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