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际遇,很难讲的,兄弟。
听人讲故事,会落泪,会担心,可若是说了一个真事,却假装冷静,偏偏不肯露出心底的悲哀和恐惧。
猴子们围绕在死去同伴之旁,土埋了身体,只有尾巴还露在外面。
他们悲伤地不肯离去,忽然风吹来,尾巴动了动,它们立即拼命把土中的同伴挖出来,以为它又复活了。可这终究是徒劳,同伴并没有一点回应,而原本的气味也已经变成陌生的味道。
一声长啸。
猿猴的声音,极为凄凉,所谓猿啼三声泪沾衣,也是有其传说。
有个大讨厌的人,偏偏要捉住一只小猴子,带在穿上。峡水湍急,顺流急下,那可怜的猿猴母亲,只能在岩壁上拼命跟随,直到再也追不上,哀啼一声,坠落水中。有人打开那母猿的肚子,发现肠子都断成了几节。后来,人们都极为鄙视憎恶这个大讨厌,又据说,大讨厌似乎也没得到个什么好下场。
我其实并不认为这个故事是真实的。
但我知道,当年确实有人去深山里抓小猴子,还有抓小象,抓各种动物,为了吃,也可能是为了赚钱。
一个朋友和一群朋友闲聊,忽然就聊到了吃野味。还有人津津乐道地评点,哪一种更加好吃,哪一种则需要某某特殊做法。虽然我不是一个素食原教旨主义者,但也不会认为这种讨论,值得人们欣羡不已。
闻其声,不肯食其肉。
人心的柔软,往往会因为隔了一层,便变得冷漠起来。
其实那些豢养的肉食动物,如牛羊鸡鸭,又有什么罪行,一定要被人类各种地吃吗?
记得战国纷争的时候,孟子便让一位君王,忽然看到自己内心的恻隐。
君王从堂上看到一只牛,打着哆嗦,被人牵着走出去;他很怜悯这只牛,问:带它去哪儿?
侍从们回答,这是要拿去作为祭祀的牺牲。
「放了它吧。」
但侍从们并没有立即执行,似乎还在等着他说下去。
君王也意识到什么,接着说:「换一只羊吧。」
孟子就这样引领君王,看到了自己的内心。
斥责一个恶人,总是最容易的。但让这份恶,转化为罪的意识,却很难。
一个人到了生命的尽头,才明白自己需要上审判的祭台。
所以,宗教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宣告,末日审判一定会到来,而所有违背真理的人,必将进入最可悲的境界,甚至连惩罚都没有。
但丁正因为如此,才会在自己的伟大作品中,新设立了一座净化灵魂的地方,让值得原谅的罪人,通过烈火的祭炼得到净化。
这自然是一种关于世界的猜想。
在没有证明之前,必然有人不信。
可对于宗教而言,这又并不需要证明,而只需要相信。
别再为此纠缠了,兄弟,我说的不是宗教,更非信仰,而是一种你我都有的人心。
普里什文说过:
「在春天,它们学会了,为期待那份美丽而欢呼雀跃。只是,树木了解的只是事物的本身,只有人的心灵,才会去了解未知的事物。」
对于一些事情,我摇着头说:我不信。
对另一些事情,我则不得不低下头,谦卑地接受,这一切发生的——
春会到夏,夏会去往秋,秋则拜访了冬,然后他们一起带着我看到了最美好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