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辈人讲,早先年,在老林子里有这么一苗棒槌◎谁也不知道它活了多少年了,反正是从有棒槌的时候起就有它,论年纪,它比这座小山还大三岁。
这苗棒槌年年开花,年年结籽,花越开越红,籽越结越多。天长日久,子孙后代繁殖得无其数。这座山上没有别的,净是大大小小的棒槌,简直成了棒槌山,这座山西外都是又高又陡的大石砧子,成年到辈儿也见不到人。
日子一年一年过去了,这苗棒槌老是看限面前儿这点儿东西,实在有点儿太腻味了,心想:外面也不定是个什么样子,我得出去看看。这一天,老棒槌变成了一个二十郎当岁的小伙儿,身穿狐狸皮袄,头上戴顶红疙瘩小帽头,打扮得整整齐齐的,下山了。
他雇了一辆小车子就上了营口.到营口一看,这儿是个水旱码头,做买做卖,人来人往,闹哄哄的0特别是参行的买卖,更是兴隆,一苗大货能值好几百两银子。他心里导思:真没想到9我们还有这么大的用处。给他赶车的小老板儿虽是个穷人家孩子,可从小给财主赶脚,净在外头混,也练得油嘴滑舌的。一路上看这棒槌小伙儿土里士气,就给他讲了不少稀奇古怪的事情。两个年轻人越处越近便,一来二去就成了好朋友。临往回走时,两个人竟插草为香,拜了干兄弟。哥儿俩一张桌吃饭,一铺炕睡觉,处得就像一个人一样。小老板儿问这问那,问啥棒槌小伙儿都说,可是一问他家住在哪儿,就不讲了,总说:“走吧,快到了。”
左一个“快到了”,右一个“快到了”,走了好几个月,还没到。这天小老板儿急眼了,说,“大哥,咱们哥儿俩你还信不着我是咋的,怎么连个准地方也不告诉我? ”棒槌小伙儿往前一指说:〃兄弟,你看,我就住在那边。”小老板儿顺他手指的方向一看,畸,是一架立陡立陡的大山。
到了山根儿底下,棒槌小伙儿下车了。哥儿俩拉着手,难舍难分的。棒槌小伙儿嘱咐说:“兄弟,往后你有什么难处,只管来找我。来的时候,一定赶在七月初一。这山后有三棵并排长的大松树,你到那儿,连喊三声‘干哥''就会有一只小雀儿领你到我家。的说完刚要走,看见小老板儿的棉袄都开花了。十冬腊月天气,小老板儿冻得直打哆嗦,干哥就把身上的衣裳脱下来,给小老板儿披上了。临走时又嘱咐一遍:“可别忘了,七月初一。”
小老板儿还想问点儿什么,一眨眼工夫,人没啦。小老板儿赶着小车往回走。说也怪,干哥送的这身皮袄穿在身上比纸还轻,可是多硬的风也刮不透,比守着个炭火盆还暖和。回到家睡了一宿好觉,第二天早起一找皮袄没有了,就见炕上放着一张一尺多长的人参皮。他这才知道磕头大哥是苗棒槌。
改年春天,小老板儿叫东家辞掉了,在家卖小工,吃上顿没下顿,日子过得挺艰难。好容易盼到七月初一,小老板儿带了几个菜悻谆,就顺原道找干哥去了。到了山后头,一点儿不差,是并排长着三棵大松树。来到树底下,小老板儿刚喊了一声“干哥乙从树上“突噜”一声飞出来一只小雀儿。小老板儿跟在它后边,翻山越岭,顺着一条曲里拐弯儿的小道,钻进老林子里。没过几百步,眼前是一片通红的棒槌朵子,一苗挨一苗,全是大山货,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正当间有一苗棒槌,长得比别的高一头,它看见小老板儿来了,摇摆着火红的大朵子,像是点头打招呼一样。小老板儿心想,这苗八成就是我大哥了。他到跟前,行了个礼,转身就挖别的棒槌,一边挖着一边想:挖多了也对不起我大哥呀1挖了五六棵,就回家去了。
小老板儿卖了棒槌,买了几亩地一头牛,日子过得挺富裕。可是一看东头王扒皮家,青堂瓦舍,骡马成群,心想,能赶上他可不错。
第二年七月初一,他又去了。这回可没留情,一挖挖了一挑子。又拴车,又盖房子,日子过得满不错了。可再一看,南头李百万有钱有势,心里就挺痒痒。小老板儿如今是个小财主了。他一盘算,那片人参,万一让别人知道了,不就没我的啦,再说正当腰那棵老山参,能变人啦,准是个宝物,我若是得到它,献给皇上,保不住还能闹上一官半职的。
第三年,他赶着大车又进山了,这回是打算连窝端了。到了地方,老山参见了他纹丝儿没动,朵子聋拉着。这小子一看心里说:怎么的,挖你的棒槌你心疼啊?这回连你也得给我换金豆子去!绰起棒槌杆子就下了手。棒槌杆子刚一落地,就听见“轰隆” 一声响,震得山摇地动,当时就把这小子震昏了过去,半天才苏醒过来。爬起来一看,脚底下是一片搀荒地,连半苗棒槌也没有了。领路的棒槌鸟儿不住地在头上旋,还叫着:〃忘干哥!忘干哥! ”叫得他心惊肉跳,赶紧跳上车,捂着耳朵跑回去了o
没过几天,他家失了场大火,烧得片瓦没留,一箱子地契也都变成灰了.这时,空中有一只棒槌鸟,一边飞,一边叫:
忘干哥,忘干哥,
好心帮你你贪多。
当了财主心变恶,
叫你摊上这把火。
讲述者:孟昭兴男50岁
采录者;赵文瀚男24岁汉族吉林
大学毕业
采录时间: 1961年
采录地点*去通化的火车上
附记,
采录者赵文瀚在复核时说,该故事系在火车上听的,当时只问了讲述者的姓名、年龄,其他情况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