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苏轼游了龙兴寺太阳已偏西了,猛听得不远处吆喝“卖鸭儿耙哟! ”他才觉得腹 中饿了,就大步来到那个卖鸭儿耙的小店铺。屋前几棵开花的柑子树,散发着扑鼻清香”门 上贴着一副对联: 卖八斤买八斤斤斤不断 还老帐欠新帐帐帐不清 再看店内,两张小桌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一笼刚起锅的鸭儿耙,又白又泡又大,冒着热 气。他走进店内,店主陈老汉迎上前热情地招呼:“客官,请坐请坐「苏轼拱手称谢,方才坐 下。 陈老汉见这人青衣小帽一副学士打扮,很有礼貌,又听说苏轼近日来到忠州,便试着 问:“客官莫非苏学士?” 苏轼点头说:“小可便是J 陈老汉连忙端上一盘鸭儿耙说:“这几个鸭儿耙,请学士品尝「 苏轼一面细细品尝着鸭儿耙,一面打量着陈老汉,联想到门上的对联,便问:“请问老 汉贵姓。”陈老汉忙答:“贱姓陈。”苏轼又问「你莫非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不问还好,一问. 陈老汉止不住掉泪,摆了起来。 原来,陈老汉也是个读书人,考过几次秀才,都落榜了,才改行做鸭儿耙卖。因他肯动 脑筋,所以鸭儿耙做得特别好。加上他为人善良,老少无欺,不赚狠心钱,人们都喜欢到他 店里吃耙耙,生意倒也兴隆。后来,州官的女婿外号“黄天棒”,天天带着泼皮无赖来白吃白 拿。如要吭声,轻则一顿臭骂,推翻柜台,把鸭儿耙甩得满地,重则拳打脚踢,弄得陈老汉小 本经营蚀了血本,只能多次借钱来做耙卖,所以写了那副对联。前不久,黄天棒一伙又来白 吃白拿,还打得陈老汉头破血流,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 听了陈老汉的话,看了他手臂上和头上的伤痕,苏轼脸都气青了,说:“岂有此理,真是 欺人太甚! ”他取出一锭纹银,递给陈老汉「老汉,你如此艰难,请收下这一锭纹银作本 钱「陈老汉千恩万谢苏轼的好意,说「用了这锭银子,黄天棒那伙人又来白吃强拿,寻衅 闹事,又啷个办? ”苏轼眉头一皱,想出一个办法,说:“这锭银子就作我明天请客的费用,烦 老汉割几斤肉,打几斤酒,明天再蒸几笼鸭儿耙,我借你店宴请州官「 忠州州官接到苏轼的请帖,心里大不安逸。一来是客请主人,不大好受;二来是请客 222 的地方既不是州府,也不是有名的大馆,而是小小的鸭儿耙店,扫了他的面子。他那个天棒 女婿在一旁气鼓鼓地说:“干脆让我带上几个兄弟伙去砸了鸭儿耙店,撵走苏轼臭老儿「 州官忙阻止道「休得胡来,这苏轼是天下名人,若有些差错,他怎肯罢休!”黄天棒也勒了 O 第二天,州官一行人来到陈老汉鸭儿耙店。苏轼请他们进屋落座。陈老汉端上一盘白 弄弄①的鸭儿耙和肉、酒之类,摆在桌上。州官咬了一口甜甜的鸭儿粗,又挟起一个淳香扑 鼻的肉丸子,赞美地说:“想不到苏学士除了精通诗律外,还有如此高超的烹调手艺,下富 钦佩不尽」 苏轼敬了州官一杯酒,说:“过奖,过奖!学生今有一事,烦州官大人成全! ”州官满口应 承,一饮而尽。苏轼才将黄天棒欺压陈老汉的事说了一遍。众人听了,个个目瞪口呆,不知 如何是好。 这州官平日虽然护短,此时当着天下闻名的苏学士和众官员的面也垮不下脸来,只好 故作正经地说:“本官一向不知这畜生如此无理,我管教不严,请学士和陈公包涵,日后定 不准这畜生侵扰! ”从此,黄天棒一伙再也不敢到陈老汉店中白吃白拿了。陈老汉生意兴 隆,生活一天天富足起来。于是,他重新写了一副对联。 上联是:卖八斤买八斤斤斤不断 下联是:迎新客送旧客客客盈门 横联是:生意兴隆
讲述者:郭周氏女6 7岁忠县忠州镇居民初识字
采录者:朱家连男36岁忠县广播电视局编辑大专
采录时间、地点:1983年7月4日于忠县忠州镇二居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