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宝蒸豆腐,是一道名菜,味道蛮好,做法讲究口那么.蒸豆腐是谁发明的呢?据说,它 ①圈:挖. ② 松华井:在今阊中县醋厂内0 出自邓大柱之手。 从明朝末年起,石宝寨每年要举办两次很热闹的庙会。一次是四月初八,庆贺佛祖的 生日; •次是六月十九,庆祝观音菩萨的生日。每逢这两次庙会。邻近的普乐寺、聚云寺、 双桂堂等各大寺庙的长老、方丈和那些信佛的人,都来石宝寨赶庙会。 有一年,觉新老和尚当了石宝寨的当家长老。他是一个爱面子,喜欢别人在脸上贴金 的人。他见各地庙会的斋席,都没什么新花样,于是想出点新,好显显自己。但佛门世世代 代都是青菜萝卜当家,荤腥腥都尝不到一点,要出新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觉新和尚想了 好长时间,终于在庙会前半个月,想出了个好办法。 一天早饭后,觉新把庙里三十五个和尚和挑水的邓大柱找到一起,发给每人三升黄 豆,叫他们自己找水源,自己磨豆腐,做一样豆腐菜,每人一顿,依次做起,要不同样子、不 同味道。完后大家品评,最好的作为斋宴上的名菜,另奖给三升黄豆,没选上的倒赔三升黄 豆钱。这下可把那些和尚难住了。他们都是哪里黑哪里歇,走四方、吃现成的角色,眼"要 亲手做道菜,还要一泼锣鼓打到底①,真是“有点辣手工 十二天时间快完了,三十五个和尚做的豆腐菜,不是油炸豆腐、水煮豆腐,就是豆腐丸 子、豆腐块块之类,没有一个出了新。最后轮到了邓大柱。 提起邓大柱,石宝寨场上的人都晓得他是个穷人,早年也开着小豆花店,做出的豆腐 总是老木僵僵的,像嚼老棉絮一样。不久垮杆关门,锅儿吊起了“老母亲的眼睛也惬瞎了, 没法,才到石宝寨上给和尚挑水打杂,靠下力换碗米来孝敬瞎子妈。谁知觉新和尚来这么 一着,不觉暗暗叫起苦来。为啥呢?因为做的豆腐菜如选不上,要赔三升黄豆钱,等于白干 三个月的活,母子二人只好饿肚皮了。 几天来,邓大柱吃不好,睡不着,把脑壳都想疼了也没想出个好办法。一天晚上,他躺 在铺上,想起老人常说“肥土长出大萝卜,好水打出好豆腐”的说法。原先开豆腐店时,井水 河水都用过,但做出的豆腐也差不多。这次一定要另找水源。第二天一早,他出门找水,找 了几坡几岭,来到一处寡岩下,刚坐下歇气,突然听到几声青蛙惨叫声。他顺着声音找去, 见一块大石板下,躺着一个尺多长的大青蛙,腿上一条大口子,不住地流着血。邓大柱- 见,先是一惊,好大一个青蛙啊!接着又想到:青蛙是我们庄稼人的好朋友,一定要设法救 活它。他马上扯来止血消肿的草药,嚼烂后敷在青蛙伤口上,约一顿饭的工夫,青蛙的伤口 的血止住了,肿也消了,放在地上也能跳动了,邓大柱这才松了 口气。说也奇怪,这只青蛙 围着邓大柱跳了两圈,就朝寡岩下的刺芭笼跳去;跳了两步又回过头来叫两声。邓大柱猛 然想起“鸟恋山林蛙恋水”,这里莫非有好水源?他赶忙朝青蛙跳的方向找去,寡岩下有筛 子大个水密曲,清汨亮亮的一股泉水从岩缝缝流出。青蛙叫了两声,就跳入泉水里,再也没 一泼锣鼓打到底:一直完成到底, 有出来。邓大柱也是见水发渴,捧起喝了两口,甜味甜味的。连声说:“好水好水,就用它做 豆腐「有了做豆腐的好水源,又怎样才能做出与众不同的豆腐菜呢?他搜肠刮肚地想办 法。 斋宴比赛的最后一顿,轮到邓大柱。这天大早,他去泉水密的里挑了满满的一担清水 上寨,细细地磨出豆浆,麻利地作出白生生嫩嘟嘟的豆腐。接着按想好的办法把豆腐切成 一寸五的方形薄块,用清油炸一会儿,炸成淡黄色的就起锅放入配有八角、花椒、海椒面、 红糖的盐水里浸泡进味,然后一块块抹上一层薄薄的米粉,放入蒸笼里蒸。蒸到大气昂昂 地又洒进一点泉水、再蒸半小时就起锅了。邓大柱提心吊胆地揭开锅盖,一股香味冲出厨 房。那三十几个垂头丧气的和尚突然闻到这股香味,都跑进灶屋。觉新老和尚往蒸笼里 看,一块块黄亮亮香喷喷的豆腐块,忍不住尝了一块,说道:“妙哉,妙哉! ”那些和尚尝后也 连声叫好。大家评定邓大柱做的这道菜最好。 觉新老和尚给这道菜取了个名字,叫“蒸豆腐”。这豆腐有四只角,佛门忌讳双数,便把 它对角切成两块,这样,就成为三尖角的豆腐块了。这年四月初八,石宝寨庙会的斋宴上。 “蒸豆腐”得到各方长老的称赞,都说它又好吃又好看,可算是佛门最好的菜。觉新老和尚 十分得意。从此,“蒸豆腐”就成了石宝寨庙会斋宴上的一道名菜。 后来,邓大柱见石宝场上大大小小的豆腐店,赚钱的不多,赔钱的不少,就将做蒸豆腐 的水源和制作方法传给了他们。 几百年过去了。“石宝蒸豆腐”的名声越来越响,到现在,石宝的人们做蒸豆腐的手艺 更是越传越精,“蒸豆腐”越更好吃了。
讲述者:范远万另54方美工中专
采录者:王如F日男 47岁文化馆干部高中
采录时间、地点:1983、年4月11日于忠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