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多年前,邛陶就是西蜀和中原通商的名贵产品。今天,彭县陶瓷仍是中外游人喜 爱的纪念品。 离彭县城不远的桂花场边,有座近水靠山的小村庄,出产紫砂泥。这里有一座座窑场: 庄前有个大沙湖,庄内有个大财主,叫李竹,爱咬文嚼字。他有个女儿,长得十分标致。姑 娘一天天长大了,却还没找到一个门当户对的女婿。李竹挑女婿要考三卷,又叫过三关。第 一关是对三副对子;第二关是答上他的难题;第三关是办件合他心意的事。李竹肚子头弯 弯拐拐多,出的题又难答对,要过他那三关比登天还难。 其实,他女儿玉玉早已有了心上人,就是他家窑上的长年黄明风。明风五岁死了父母. 顶债进了李家院。明风嫩竹扁担挑大山,在窑上担土和泥,劈柴烧火,一天到晚忙不停。玉 玉常随明风上岷山砍柴捉鸟*下沙湖网鱼、唱歌,心里早装着明风了。贪财的爹几次要把她 许配给有钱的公子哥儿,都给玉玉又哭又闹的推掉了。 年年花开花落,玉玉的婚事却还没有着落。李竹生怕女儿成了老姑娘不值钱,倒赔账, 就在这年开春,在沙湖边搭起彩楼。花一个月的时间来招女婿。说是哪个过得了三关,他 用良田百顷当陪奁。这一下,震动了百里山乡,来求婚和看热闹的人牵成线线,都默倒来捡 个便宜,哪晓得三关一挡,又扑爬筋斗地梭下了台。 转眼一个月只剩最后一天了,如还没有人过得了三关,玉玉姑娘又要等到明年了。这 一天,附近州县、成都府的人来了好多拨。上台的人照样不少,过关的却一个也没有。眼看 太阳偏西,突然一个小伙箭步上台,原来这人就是黄明风。他刚从外地送货转来,听说了招 亲的事,连汗都没擦就跳上了台。 李竹见明风上台,本想痛骂几声,奈何招亲挑婿不问贵贱,也就不便发作。他拿起桌子 上李子咬了一口,又顺手丢进沙湖,出对说:“李打鲤,鲤沉底,李沉鲤浮。听清楚啊,第一个 是李字,是指李子,也是李的姓「 他这谐音双关联一出,台下人就叽叽喳喳议论起来。那些读过书的人直咂嘴巴,下面 的穷弟兄们都为明风捏了把汗。 412 明风手一抬,指着扑花的蜂子说:“风吹蜂,蜂息地,风息蜂飞。”停了 i下又说:“第一 个风字,不光指天上的风,也是我名字的风啊!” 话音刚落,李竹眼睛都睁大了,他没料黄明风居然能出口成章,搬出名字来压住自己。 接下来他指着面前的沙湖,又出了个绝对「一粒沙子万斛玉珠。这是嵌字联,嵌进沙湖的 '沙'字和我姑娘的‘玉'字.” 明风笑吟吟地说:“半湾湖水千江明月。这里,恰好嵌进‘湖'字和‘明'字「 台下穷弟兄们拍手喊好「对得巧,对得妙! ” 李竹这时头上冷汗直冒,又说「竹笋如枪,乌头焉能上面立「这副联语,抬高了李竹. 又骂了下力的长工。乌头就是乌鸦,是财主骂长年的话。 明风晓得这层意思。他不紧不慢地说「兰枝似箭,黄蜂偏向刺中行J 这副下联,整得李竹脸色也灰了,像挨了一闷棒。李竹只好说「头卷已完,该答二卷, 你听清楚,啥子东西水火都无伤,不怕冷和烫,有色又无色,干稀都一样J 前几天有人答过是风,也有答太阳光的,都没有过关。不料明风从腰上解下装水的紫 砂陶壶说「是它J 李竹大叫:“错了,是天地阴阳之间的气。气,不怕水火,不分冷烫,无声无色,无千无 稀。” 明风说「你弄错了。干气是热风,湿气是雨露。我为啥要说是陶器?进窑前稀,烧成 后干,火烧不烂,装水不漏,可做水缸,能沏鲜茶,烧前无色,烧后有色,哪一点没有答对?” 李竹气得脸上一阵白一阵青,叹息了一声说「勉强交卷。再听第三卷,不用瓦,能盖 房,不用耕田,万石粮,不喝酒,人要醉,不存钱,金满箱。你若办到,亲事有望J 明风听了,眉头也焦紧了,这第三关不好过呀!李竹一见心里暗暗欢喜,故意对他说: “若办不到,就趁早下台吧! ”后台的玉玉透过门帘见明风着急的那个样子,又听见父亲接 二连三的催答,她实在闷不住了。便掀开门帘走出来,到台前向那些急焦焦地穷弟兄喊: “把你们的酒壶水壶递上来J 明风见玉玉走出来•,心头一热,听她开口,一下明白了,趁李竹第三遍催答的话落音. 便说:“我能办到! ”说完,他走到台前,接过几件陶瓷水具摆到台中桌子上,说「你要我办 的是烧窑J “胡说,是读书求学。书中自有黄金屋……” “不对,三年一科黄金梦,十人倒有几人空。书中哪有黄金屋,书中哪有颜如玉?”明风 拿起陶瓷烧制的房舍、水杯、酒具、太白醉酒人物造型笔架和刻有“百宝笨”字迹的陶瓷, 说:“你再看,不用瓦,能盖房,不耕田,万石粮,不喝酒,人要醉,不存钱,金满箱。我烧窑,哪 台下的人们欢笑了,喊道:“办得到,办得到! ” 李竹舌头僵了,无言可对,腿杆软一软,装疯倒了下去。 后来,尽管李竹耍横赖婚,玉玉没有要陪奁,还是搬到窑上和明风成了亲。小夫妻心灵 手巧,在和泥、揉土、烧火、闷窑上动脑筋,烧出的陶器,式样新鲜,花色好看,哪个见了都喜 爱,江苏宜兴还派人来过彭县交流制陶技艺。宜兴山好水好人更好,紫砂陶器胜珠宝,不 过,宜兴陶窑最好的产地是“蜀山”,就是纪念蜀中的制陶人呢。
讲 述者:李老汉 男 约50岁 四川彭县桂花场农民 不识字
采录者:刘西源 男21岁 成都市群艺馆干部 大专
采录时间、地点:1951年于彭县桂花场,根据回忆再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