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两代堪称是中国历史上声威最盛的时期,却也不免受到边疆蛮族三不五时的无端侵扰。当时的朝庭为了要巩固边防,减少战事,竟然想出了一套很不人道的安抚政策「女人和番」
唐大历四年,回纥一族仗着兵强马壮,向朝庭要求通婚,并指定联姻的对象必须是皇帝的女儿。面对此一无理条件,皇帝哪里舍得将自己亲生的女儿送入狼口!但又担心冒然拒绝,恐引发番邦借故挑衅;情急之下,仓皇从后宫选出一名婢女,封为崇徽公主,答应了这门亲事。
当出嫁的队伍浩浩荡荡行经山西汾州即将出关的时候,崇徽公主怀着满腔怨恨靠在关口的石壁上,既无奈又绝望的追忆昨日。然而,她无力回头,惟有咬牙鼓起最后一丝活下去的勇气,狠下心来将自己推向那无边的塞外,接受上苍的安排。
公主含悲而去,临行狠心一推成永别。传说那一推,在石壁上留下了一个手痕印,还有人在那里立了一座崇徽公主手痕碑,更有诗人李山甫特别为此碑写了一首诗,诗的后半段描述说:「寒雨洗来香已尽,澹烟笼着恨长留:可怜汾水知人意,旁与吞声未忍休。」意思是,山上的花香已随寒雨消逝,早被人们淡忘了,而那隐含着幽恨的手痕,仍笼罩在弥漫的烟云中;看那汾河的河水,仿佛通晓人意似的,依旧伴着石上的痕迹,呜咽地流着,从未停止。
崇徽公主的遭遇,不论从哪一个角度看,她的命实在不好,只怪苍天为何要对她如此不公!但若退一步想,这条不幸之路的尽头未必是绝境。怎么说呢?
先说一则出自《庄子》的故事
以前在丽戎之国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子,她是该国君主的女儿,从小坐享荣华富贵。后来,丽国遭到晋国攻打,转眼间让她成了晋献公的俘虏,终日只会哭哭啼啼,衣袖沾满了泪水和鼻涕。没想到,她被送往晋国之后,并不是充作奴婢,而是选为妃子,皇帝对她更是宠爱有加,这才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哭呢?
另外,《圣经》里有一句话:「焉知妳得了皇后的位分,不是为了现今的机会吗﹖」讲得是耶稣生前五世纪,波斯国皇后以斯帖借着她的地位拯救百姓的故事,刚好也可以拿来呼应崇徽公主的处境。
她,本就不是真的公主,仅仅是一名微不足道、死不足惜的奴婢;就先前的宿命而言,一生卑贱,已然盖棺论定,再寻无改变的指望了;未料,横空出现转机,不但能以公主之尊风光出嫁,还要成为回纥首领的夫人,睥睨群雄。只要大唐一直维持强盛,纵使蛮族生性凶残,想必也要对公主另眼相待、礼敬三分。这样一来,会让崇徽公主想不开的,应该不是「身」苦,而是「心」苦了。
其实,这个心苦的感觉并不是不能调整的,即使身体被捆绑,心灵还是可以获得自由。比如说,她愿意认清事实,摒弃成见,接纳外邦人生养一群儿女,进而致力于改善野蛮文化,试着灌输族民善良、和平的观念,那么,这个看似凄怆悲凉的安排,实则蕴藏着改变一整个族群的无限可能,其存在的价值,就不再是奴婢,更可能是皇后了。
心态决定状态,人生有许事,虽然是命中注定,没得选择,除了往死里走,不知还能怎么走﹖ 但我们怎么知道上天安排的这条路,它不是另一条跳脱死局的活路?我们所看到的只有眼前,事事不如我意的眼前,因着那个尚未发生、纯属臆测、充满太多变数的不佳状态,才使得我们惊惶失措、深陷泥淖。如果退一步想,那不过是受到预设立场的影响。没错,当下的心情有如一把刀子从天上对准胸膛掉下,怎么躲也躲不开,那就勇敢的接吧!说不准,刚好接个正着,定睛一看,原来不是刀子,是金条,秒把灾殃变洪福了。如果只是两手一摊,恒抱自毁思想,就算是金条,也会砸死人的。
不尽如意的人生,总是令人感到无奈又绝望,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也都有一条汾河在静静地流着。上天或许安排了河水流动的方向,但它的流水声是呜咽?是歌唱?我们可以自己决定。面对种种人生的磨难与坎坷,我们总要学会告诉自己,不论处境为何,时到时担待,相信最好的安排,就在鬼牌掀开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