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兄弟姊妹的关系是:父母在,是家人,父母不在,是亲人。即便父母离世多年,俩老终老之处也早是外人居住,但,始终觉得,我的弟妹是家人,我的家,永远是那有父母与弟妹的家。
因此,我最常描绘的"家"或提到的"家",是指有爸妈有弟妹的家。即便后来我们成年,纷纷离家筑巢,但"家"永远都是那个样,无论早年住过的和式排屋、东区的公寓四楼或父母晚年居住可眺望山景的房舍,都有着类似的氛围。
这样的氛围是我们同住多年后产生的记忆共同体。家里总有很多勤学父亲的书本、笔记及照片,还有很多节俭母亲的碎布头、旧衣裳或瓶瓶罐罐,更有很多我们这些调皮不成材孩子们舍不得丢的玩具、漫画书或书信。
我们离家时,除了几件衣裳、一些手饰及存折印章,并未带走太多属于自己的东西。那些东西经年累月地放在家里,一起陪着父母亲搬家及终老。
父亲在他暮年之际,默默地把他保有有关孩子们的记忆,一一还给我们。每个人都收到一本大大的档案夹,里面是他特地为我们收藏的从小到大的成绩单、毕业证书及奖状等一些文牍,以及旅居国外时写的家书,家书除依日期编号排列,并有封面及摘要。
住在家里的时候,觉得家好像是个枷锁,令人难以喘息;离开家以后,反倒常怀念家的屋顶下的人事物,深感撑起一个家是多么的不容易。
若问我对家的记忆在哪里,它并不是任何一个房间,任何一个角落或是一个明确的位置。但,当我也进入暮年之际,每每想到的家,永远都是那个有父母弟妹的家。
至于我自己的家,房子是我辛苦支付贷款所取得,屋里的装潢有许多我的巧思,我闭着眼睛就知道每个角落,也知道每样东西的位置,我更喜欢倘佯在阳台,自在地眺望山海。
但,在我心中,它始终只是一个住处,而不是一个家。
努力在30分钟之内完成,至于我的住处,就不多著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