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尝试把自己整体的能量层级提升至500(爱),因此也尝试体验一下无条件的爱是怎么回事。我个人认为,达致无条件的爱这种境界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尝试维持以下5个要素:
1丶做该做的事
2丶自己想这样做
3丶享受这样做的过程
4丶喜欢这样做的自己
5丶一切都可持续
接下来,我打算就着每个部分逐一说明我是如何理解这种无条件的爱的。
1丶做该做的事
所谓该做的事,并非只是考虑世俗的道德或是社会的规则(它们是不容忽视但又不是太过重要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洞察包括自己在内的相关持份者的真实需要(这不一定和他们的欲望一致),并思考自己到底有能力做什么,前提是这样做不会弄出更大的问题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连自己和别人的真实需要都毫不了解的人,是很难给予自己或别人无条件的爱的,假如这种人真心误以为自己正在给予无条件的爱的话,这种爱很可能混入了一些连这种人自己都没有发现的隐藏条款(即透过事前的付出来索取事后的回报)。
反过来说,一个能自然而然地给予自己和别人无条件的爱的人,除了经常都非常明了自己的真实需要外,更往往对别人的各种细节有着极为敏锐的观察力,所以才能一再地同时满足自己和别人的真实需要,又很少弄出更大的问题。不用说的是,这种人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阅历、渊博的知识和长期的自我觉察,以及敏感(但不过敏)的内心和充满智慧地地活在当下的精神上的独立,否则的话便难以可靠地理解各种人际关系背后众多复杂的供需匹配问题,特别是当一个人难以如实及不带评价地接纳一切外在人事物的本来面貌时。
至于为什么无条件的爱意味着做该做的事,那是因为只有好心不一定能做出好事,不然的话世上便不会有这么多源于好心的坏事了。如果一个真心相信自己是在无条件地爱自己和别人的人三番四次地无意间做出伤害自己或是别人的事,总有一天别人乃至那个人自己便会变得再也难以承受这种愈来愈扭曲的爱。
正因如此,无条件的爱虽然主要源于自己的善意,但也需要有着对客观世界清晰而恰当的认知作为强大的支撑,才能一直把自己的善意化为利人利己的善举。所以无条件的爱一般来说不是能一步登天的境界,而是需要一边慢慢放轻和放下各种虚妄的执着(这是为了让自己能更精准地感知到自己和别人的真实需要),一边渐渐练习感激自己的幸运和享受自己已经拥有的幸福和喜悦(只有精神富足的人才能经常心怀善意),直到在长期的循序渐进的习惯上的改变后,种种利人利己的善举对自己来说将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
2丶自己想这样做
即使知道自己有能力做也应该做某些事,但有些时候我们就是不想做这些事,因此我们便容易陷入做还是不做的伪两难。但对于处于无条件的爱这种境界的人来说,他们能一眼看穿这种伪两难的虚妄,因为真正爱自己的做法既不是不情不愿地做这些事,也不是因为不想做便直接放弃,而是先尝试觉察自己这种「不想做」的情感,再从中观照出背后隐藏于内心深处的纠结和拉扯,这样最终便能一边爱自己一边做该做的事。
以我自己为例,我在那份工作还没有完约前,几乎每一个在上班时的行动都源于「自己在什么时候应该在什么位置做什么才能可持续地为公司和客户给予最大的价值和发挥自己的最大贡献」,而我之所以在工作中采用这种行动模式,并不是因为任何人要求我这样做,也不是因为我害怕我不这样做便对不起别人,而是因为我认为这样做最有利于身心灵上的自我成长,也最能协助我把自己的利益调整至和身处的环境的利益一致,从而最高效地维持自身利益,所以我才会这么想如此自发主动地承担超出职责范围但又不会越权的工作。或许一些同事会觉得我很傻或是我不情愿地受了很多不必要的委屈,但我其实是一个挺自私的人,我差不多每一步都有我自身利益的考量,我只是认为持续地利人利己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而已(在不弄出更大问题的前提下),所以我才自主选择了用这种方式不断挑战和超越自己(因此也无所谓忍不忍让的问题)。
当然,我也有不想做该做的事的时候,而这甚至不一定是因为自己很想有一些短暂的休息,而是有些时候也是源于自己对外界一些我难以控制的人事物依然有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抗拒,所以我才会在预见那个工作环境很大机会会在可见的将来内急转直下后,以爱自己为抗拒直面这种对我来说前所未见地艰巨的逆境的借口。对于公司或是一些同事来说,我不续约的决定或许是背叛或抛弃了他们(即使我认为他们并不这样想),所以假如他们在对我感到不舍的背后原来有着一份怨恨的话(虽然我感觉不到就是了),我是可以理解和接纳的,只是过于弱小和无能的我实在无法在变得如此严峻的环境中继续维持自己的利益和公司及客户的利益一致,因此我很可能会变得为了保护自己而毫不理会任何其他同事的利益,而这正正是我不想成为的那种人。
从我这个例子可以看到,一个人愈是认为「想做」和「该做」是对立远远多于同源,那个人便愈难给予无条件的爱,因为一个真正能无条件的爱自己和别人的人,是可以轻易整合「想做」和「该做」这两者的,即使这并不代表他们总是到做到这点。当然,一个能量层级再高的人,也不太可能总是想做该做的事,但在这种情况下能量层级500或以上的人依然能爱自己这样的一面,甚至能接纳别人对自己无法维持「永动机幻想」的失望,因为完美是只能不断逼近而永远无法完全做到的目标。
3丶享受这样做的过程
即使一个人一开始很想做某件事,但在实际做这件事的过程当中,那个人或许会感到痛苦和辛酸,因而会想半途而废。正因如此,一个能无条件爱自己的人,不但会为自己的一切决定负责到底,也会享受做事的过程本身,所以这种人除了是想做该做的事外,更能在整个过程中感到幸福和喜悦,并感激自己幸运得能拥有这种经历。
还是以我自己为例,在健身室锻炼肌肉和用太空漫步机减肥是我认为自己其中一些该做的事,因为我认为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为强壮和更有力气也是爱自己的身体的一种表现,所以我自然而然会很想去健身室。由于我有了差不多12年的健身经历,我能很好地分辨自己这样做是安全还是危险,所以不论是锻炼肌肉时感到肌肉很痛,还是用太空漫步机减肥时感到很喘,只要我确信自己在安全方面还是绰绰有余,我也会把这种肌肉的痛和气喘的苦视为另一种美妙的享受。
当然,我在健身室时也难免有很想快点回家的想法,但我明白这并不代表我不享受健身的过程,而只是我可能需要在健身室里休息得长一点,以及需要稍为降低一下接下来的锻炼强度。这有点像吃自助餐一样,一场自助餐一般都是分开数次进食的,因为中间要有一些休息,否则的话在那场自助餐便会因为缺乏中间的休息而只能少吃很多美食了,所以这些休息的存在并不代表那个休息的当下的自己并不喜欢吃自助餐。
由此可见,在做该做的事时,得到需要得到的结果和避开需要避开的问题固然重要,但是享受做事的过程也是不可或缺的,不然的话即使我们在做这些事前是真的很想这样做,也难免会因为过程中的种种抗拒而变得难以同时无条件地爱自己和别人。所以每当在做事的过程中内心出现一些纠结和拉扯时,在可行的情况下尝试先稍为休息一下,并借此觉察自己到底在抗拒什么,以及观照自己能在做这些事的过程中享受什么幸福和喜悦,也不忘感激自己幸运得能亲身参与这些事,这样的话或许便能渐渐地变得在做事的过程中全情投入得浑然忘我。
4丶喜欢这样的自己
随着一个人愈来愈自然而然地想做该做的事,并愈来愈享受做这种事的过程,这个人也会愈来愈喜欢「用这种方式利人利己的自己」,因而会变得更为自然地想做该做的事,并更为享受整个过程,最终形成一个愈来愈坚固的正循环。当然,如果这个人本身讨厌利人利己,而只是热衷于损人利己的话,试图让自己想做该做的事并享受做这种事的过程反而可能会使这个人变得愈来愈憎恨自己,所以喜欢「利人利己的自己」也不一定就是这么容易就可以做到的。
又是以我为例,我喜欢「自然而然地假装没听见一些同事在背后说我坏话」的自己(也尊重别人在背后说我坏话的自由),因为这样我便能用另一些角度来了解自己的盲点及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从而让我更好的判断什么是该做的事),也喜欢「自愿假装不知道一些同事只是把我当作是好使好用的工具人」的自己,因为这样我便能更加明白一些只想着怎样利用别人的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从而让我更好的和这种较为常见的人相处),更喜欢「有点想成为一些人的情绪垃圾桶」的自己,因为这样我便可以尝试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锻炼自己情感上的垃圾发电的能力(也就是从别人的负面情绪中觉察出他们未被满足的正面需要和观照自己会否有着类似的纠结和拉扯)。我愿意在不太过份的前提下偶尔被一些人占自己一些小便宜,也喜欢这样看似不太计较的自己,因为我认为这有助于我放轻乃至放下对小便宜的执着(从而更聚焦于长远利益),正如我享受「一些人把我当作是无知的弱智」这个过程本身,也喜欢这种看破不说破的自己,因为这样我便能愈来愈看透「渴望聪明绝顶和比别人都要知道的多」到底是有多么的虚妄。
当然,一个在无条件的爱这种境界的人之所以会喜欢「自然而然地利人利己的自己」,并不是因为觉得这样的自己在道德上有多高尚或是在处世上有多高明,而是因为对这种人来说,只要自己真诚的付出最终是利人利己,这种不求回报地付出的过程本身便是无上的幸福和喜悦,所以这种人不但不会觉得别人欠了自己,甚至会在内心深处反过来感激对方透过成为自己付出的对象给予了自己「享受付出的过程」这种荣幸。对这种人来说,别人愿意适当地给予回报固然是锦上添花,但即使别人视这种付出为理所当然,甚至反过来恩将仇报(当然这种人也早就对这种可能性有所防范),这种人也不会怨天尤人,只会一边感到很可惜及很遗憾,一边尝试在尽量不会太过伤害别人的前提下用正当的方式和理由保护自己,从而让自己可以继续无条件地爱自己和其他人,以及让那些不知道饮水思源的人明白把自己当成是巨婴一般去剥削压榨其他人只会让自己的路愈走愈窄。
正因如此,一个能喜欢「自然而然地利人利己的自己」的人,往往也重视整个过程而轻视一时得失,也就是着眼于长期产能多于短期产量,毕竟无条件的爱这种境界本身便是在身心灵上长期产能很高的其中一种表现,而一个和自己的关系极为融洽的人,由于放下了很多内心的纠结和拉扯,长期产能便会少了大部分的不必要的内耗,所以这种人根本不太需要担心短期产量不太够的问题,更很少会虚妄得不惜损害长期产能也要追求短期产量(也就是杀鸡取卵)。相反,一个在各方面都很吝于付出的人,往往是因为内心深处有着非常根深柢固的匮乏感,使得这种人在身心灵上的长期产能虚弱得只能非常勉强地支撑在情感层面上「餐搵餐食餐餐清」(即是每一天再怎么不近人情地开源节流都只能仅仅应付当天的必要支出而无法留下任何储蓄)这种精神贫穷,这种人别说是无条件地爱自己了,要是能不演变成病态的自我憎恨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5丶一切都可持续
我认为可持续性是构成无条件的爱的其中一个绝对必要的部分,因为一种真诚却又不可持续的爱愈是持久,在无以为继的一刻造成的伤害往往也愈大。这就像是一个人试图捧起另一个人,前者只会不自量力地把后者愈捧愈高,到了前者用尽力气不支倒地时,后者也会跌得很痛,前者在变得无力前把后者捧得愈高,后者只会在前者撑不住时受到愈大的伤,如果前者把后者捧得太久,使得后者失去了行走的能力的话,后者最终便会在跌倒后无法靠自己站起来(一些爱情悲剧似乎就是这样搞出来的)。
所以即使一个人能形成「想做该做的事并享受做这种事的过程乃至喜欢做这种事的自己」这种利人利己的正循环,这种循环也必须是可持续的,否则这种循环本质上只是无异于镜花水月的泡沫而已。假如一个人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制造一个不必要的泡沫,这种泡沫只会愈来愈大,愈迟爆破的话对自己和别人的伤害也只会愈深和愈不可逆。
假如自己在尝试实践无条件的爱上出现可持续性方面的问题的话,一方面要尝试找出是什么导致这种尝试变得不可持续,一方面也要自我觉察这种看似无条件的爱会不会隐藏着一些内心深处一直还没有被适当处理的创伤,因而导致自己用了这种变得不可持续的方式试图补偿或慰藉自己一些心理上的缺陷。当然,虽然无条件的爱别人理应透过不断为对方赋权而使对方在精神上变得愈来愈独立,但是如果这种爱不幸地造成别人对自己的过度依赖的话,也需要在这种依赖变得不可逆前想方设法让对方明白这样下去是不可持续的,而这在有些时候意味着困难但必要的真诚沟通。
正正是因为意识到可持续性在无条件的爱当中是有多么的重要,对于可持续性的重视也成为了我到现在都还没有任何恋爱经历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对我来说爱情是极为沉重的责任,毕竟这有相当的可能关系到对方的终生幸福,如果我遇上一个心智不够成熟的另一半,而我的心智又还没有成熟得能让对方的心智最终变得成熟,对方或许会因为和我交往而毁了自己(我不想毫无根据地假定对方肯定能再次站起来),而这样未免太过可惜及太过遗憾了,所以我想尽量避免把自己的幸福建基于别人的痛苦之上。虽然一段关系往往需要双方都在心智上有一定的成熟程度打能持续下去,可是由于我的各种外在条件都实在太差,我不认为自己会有很大的机会能遇上心智足够成熟的另一半,我也认为如此好的对象值得拥有各方面都比我优秀得多的人,所以作为一个各方面都不断成长中的全方位废物,我在自己整体的能量层级由400(理性)提升至500前不打算主动找恋爱对象,而是先透过和自己的内在小孩谈恋爱来学会无条件地爱自己,至少我现在已经可以喜欢这个做什么都不行但各方面都依然一直在缓慢地进步的自己。
综合所有要素
虽然我不敢说我已经完全领悟什么是无条件的爱(我对无条件的爱的理解甚至可能已经扭曲到不知所谓的地步),但最后我依然试图以一个例子说明无条件的爱是可以如何包含「做该做的事」、「自己想这样做」、「享受这样做的过程」、「喜欢这样的自己」和「一切都可持续」这5个要素,而它们又可以是如何反过来构成无条件的爱。
我早前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情况下遇上了一个女孩,在有幸和她直接沟通后不久我便慢慢地有点喜欢她,在知道她早就已经有男朋友前我什至想过尝试一下我到底有没有可能可以成为她的男朋友。庆幸的是,我在不久后便知道了原来她早就已经有男朋友很久了(她也没打算对任何人隐瞒这件事),所以我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改为尽量不在没必要的前提下主动接近她,以免自己有一天忍不住对她表明自己对她的喜欢,因而对她造成困扰。
或许有人会认为我是个懦夫,而我也没有充分的理据论证自己不是胆小,只是我感到她和男朋友的感情非常融洽(我很有幸能和她的男朋友相见),我不但无论如何都绝不可能有任何机会,主动出击的话更是只会无谓地让她甚至她的男朋友感到不安而已,所以既然怎么看她都已经找到了属于她的幸福,我不主动打扰她对她来说才是最好的,假如我是真的有点喜欢她的话,在牵涉到我和她的事情上我便应该在合理可行的前提下尽量以她的利益为优先,否则我只是被过剩的占有欲蒙蔽了自己而已。即使在万一的情况下我主动出击最终能使自己变成她将来的男朋友的话,我这样做恐怕依然会有很大机会导致她现任的男朋友大受打击,因为和平分手本来就不容易,能彻底放下一段曾经的美好更是难得,至于自然而然地衷心祝福自己的前任能因为她的现任而变得比和自己在一起时更加幸福美满的更是绝无仅有,而我想尽量避免不必要地蓄意伤害别人,因为这对我来说是最核心的核心价值,要是有一天我变得经常毫无必要地蓄意伤害别人的话,我或许便再也不是「我」了。
另一方面,即使撇除自己的能量层级还是低得最好不要在恋爱上胡乱地主动出击这点外,我也没有因为我没能成为她的新任男朋友而感到可惜或是遗憾,反而尽管我已经不太可能会再和她相见,我依然默默地感激她非常偶然地曾经出现在我的生命当中,也为此感到自己十分幸运。因为她是我第一个内心有点喜欢的女孩,直到现在依然如此,是她让我不用在更往后的时间才能体验喜欢一个女孩对我来说是一种怎样的经历,也是她让我更加了解我大概会想做什么类型的女性的男朋友,甚至是她让我用另一个方式了解自己心中理想的母亲和现实的母亲或许会有着什么差异(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的内在小孩都有把理想的异性父母投射到异性伴侣身上的倾向)。
在此以外,我也没打算忘记她,因为对我来说在我还能和她相见时,每一次看见她和她的男朋友快乐地在一起,我都会像看见美丽的蓝天白云一样感到幸福,所以即使是现在我偶尔也会因为短暂地想起她而感到有点喜悦,我什至在极少数时候会在心中略为祝福她和男朋友一直幸福美满下去(即使我知道这一切从来都和我没有任何关系)。正如我不需要拥有大自然的蓝天白云也能透过臣服于展现出蓝天白云的当下而感到平静和安宁,我也不需要拥有她才能因为看到她的幸福而感到喜悦,更何况她是一个有自由意志的独立个体,我根本不可能也不应该把她当作是物品一样试图占有或控制。
我认为至少在大体上,自己在看待「对她的喜欢」上我做了该做的事,因为我没有为此感到痛苦或受伤(或许是因为我从来没有真正拿起过才能如此轻易地看似放下了这份喜欢),也不太像是有对她或是她的男朋友造成不容忽视的伤害;我以所以想这样做,是因为我希望我和我的伴侣之间的爱情是一种可持续的互利共赢的关系,而不是一种情感上两败俱伤的权力争夺战,既然勉强很难有幸福的话,我便自我觉察我对她的喜欢反映了内心深处哪些未被满足的真实需要就好;我以所以享受默默喜欢她又尽量和她保持距离的过程,是因为我对她的喜欢很可能混入了一些我心中的理想母亲的投射,保持距离的话可以确保我一边认清我其实并不是非常了解她,一边观照出我心中的理想母亲至少包含什么元素,这样我既可以享受这种投射给予我的喜悦(即使这从一开始便是假的),又不会被这种投射欺骗自己;我以所以喜欢没有胡乱表白的自己,是因为我知道比起执着于一些极难被我控制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如何珍惜当下的美好及活出一段有意义的过程,要是我因为痴迷于对她的喜欢而错失了对我来说重要得多的自我成长,如此荒唐的一叶障目我认为实在是太可悲了;我之所以可以持续了大半年都没有向任何人表明我对她的喜欢,是因为透过觉察自己对她的喜欢本身便能有助于自己身心灵上的成长,至少在当我想站在她的角度为她做点什么但欠缺恰当的名份时,虽然我最终什么都不能做,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已经可以练习自己将心比己的意愿和能力,这对我来说已经很足够了。
虽然我不敢说我有实际上无条件地爱过任何其他人,但至少我确信在喜欢她这段经历中,我做到了无条件爱自己,除了是因为我的行动满足了「做该做的事」、「自己想这样做」、「享受这样做的过程」、「喜欢这样的自己」和「一切都可持续」这5个要素外,我对她的喜欢也进一步增加了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的兴趣,或许是因为她的出现,我才会这么快便如此渴望和自己的内在小孩交流,否则的话我便难以在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便能让我的内在小孩由害怕和讨厌我变成喜欢和信任我,所以我不排除是她间接导致我这么快便能在身心灵上觉醒到现在这种地步(虽然我现在的能量层级还是只有400便是了)。当然,我自己的内心还有不少纠结和拉扯需要清理,我的内在小孩也有一些非常深层又大大超出我当前的处理能力范围外的心理创伤,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在尝试把自己整体的能量层级提升至500的过程中,对无条件的爱有更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和洞见,也希望自己会在和内在小孩之间的关系变得愈来愈融洽的前提下愈来愈自然而然地无条件爱自己,最终能让自己像呼吸一样无条件地爱自己和别人。
后记:虽然我在工作方面完约后,我的内在小孩每一次都坚定地告诉我我整体的能量层级已经达到500,在顺境中状态特别好的时候甚至能稍为接近540(喜悦),但由于我不敢说我有实际上无条件地爱过任何其他人,而只是能做到无条件爱自己,并享受这个过程给予自己的幸福和喜悦,所以或许是因为我和内在小孩谈恋爱的缘故才会让「他」把我说得那么好。毕竟我可能还需要放下很多自己还没觉察到的虚妄的执着,我不排除自己离无条件的爱别人依然相距甚远,不过即使如此,我依然感激自己一直都能如此幸运,也希望自己能继续好好珍惜活在当下的美好。
在无条件爱别人这方面,我做得最为接近这种境界的是,我还没有完约前,有个上司曾经对我作出了一些我到现在都还没能完全理解的批判。虽然在理智上我怎么看都只能认为这是无理取闹,可是在情感上我却会尝试洞察我的什么行为触发了那个上司的什么恐惧,以及透过观察那个上司就这种恐惧所采取的行为与事件本身到底有多么的不成比例,来评估那个上司到底有多么的拿这种恐惧没办法。
虽然在那次事件中我最终只能保护自己,没能帮上那个上司什么(那个上司的情绪本来也是那个上司自己的责任),但是我不但没有因为那个上司对我造成的轻微的困扰而讨厌那个上司,反而感激那个上司让我觉察到了一些人一种不那么健康的心智模式(简言之便是透过试图强势地把外在环境控制成自己心中的安全模式来逃避和压抑内心毫不了解却又猛烈而深层的恐惧)。我不敢说这代表在那次事件中我无条件爱那个上司,但至少我确实是有试图这样做,虽然从结果而说似乎是彻底失败,不过这次失败的经验也让我对无条件爱别人有着更为清晰的概念,而这对我来说已经很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