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谋杀」电影,向来是受到观众喜爱的主流类型之一,不论是性格鲜明的侦探、曲折离奇的情节、神秘诡谲的背景,或者出乎意料的凶手,都是该类型电影的魅力所在。以下将简介小说类型”Whodunit”之背景,再分点概述「悬疑谋杀」剧本的写作要领。
历久不衰的故事类型”Whodunit”
“Whodunit”直译为「是谁干的?」,该类型可追溯自19世纪中期,是一种犯罪故事类型,其故事核心在于「找出犯案凶手的真实身分」,主角可以是专业侦探、警察等,也可以是业余调查员,他们透过时序、工具、口供等线索搜集,逐步排查嫌犯身分、推敲犯案经过,让读者能够跟着主角一起解开杀人谜题。
1841年,美国小说家爱伦坡发表短篇小说《莫尔格街凶杀案》,透过神秘的母女杀人案,以及追查目击者口供、现场物证等情节,揭露出乎意料的凶手身分,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出版的推理小说。
1868年,英国小说家威廉·威尔基·柯林斯发表长篇小说《月光石》,因为情节曲折、嫌犯众多、调查详细等特征,被公认为长篇侦探小说的鼻祖,成为日后侦探推理小说的典范。
往后,悬疑谋杀故事开始广泛流行,推理小说黄金时期(1914 - 1943)的作品轮廓,也几乎不脱离此类型,如《东方快车谋杀案》等,但是直到1930年代左右,才有书评人以“Whodunit”描述此类型故事,确立该名称的定义。
备注:推理小说尚有"Whydunit"(找出犯案动机)、"Howdunit"(找出犯案手法)两种类型,但仍以"Whodunit"最为通俗常见。
撰写「悬疑谋杀剧本」的四个法则
1丶 创造一起谋杀事件
此谋杀事件的发生,通常位于故事的开头之处,此事件需要具备可信度、神秘感,但不应过度复杂。其可信度,在于有线索、嫌疑犯、发现尸体者等,其神秘感,则在于未知凶手、诡异死状、离奇陈尸地点等。此事件发生之后的结果,可以明示,也可以暗示,观众只要知道有谋杀事件「发生」即可。
例如,电影《控制》故事开头,是主角尼克发现妻子爱咪失踪于家中,而且厨房地板验出大量爱咪的血迹,暗示谋杀事件已经「发生」。
2丶 探索周边角色
包括主角(侦探),配角(侦探助手等)、反角(凶手、共犯等)等,确保这些角色的细节、欲望符合故事宗旨,而且令人信服。其中,主角的目标必须是「揭露凶手」,而主角对正义的追求动机,最好是私人情感,或者是跟主角生活有所连结的因素,才能让观众理解主角的行径,进而产生认同感。
例如,电影《非常母亲》,主角想要揭露凶手的动机,是为了洗清儿子的杀人嫌疑,所以她冒险调查嫌犯、搜集证据的行径,可以让观众产生认同感。
3丶 建立调查过程
调查过程是悬疑谋杀剧本的主干,主角必须跟随调查过程的步骤,明确付诸行动,并且遵循因果关系。调查过程可以充满喜剧、惊悚等元素,若同时描绘角色性格、文化背景等内容,既能剖析社会、批判人性,亦能超越纯粹调查谋杀过程,丰富谋杀事件的故事意义。
例如,电影《锋回路转》,主角探访家族成员的过程里,同时能看见每个人都各怀鬼胎、暗藏动机的黑暗人性;电影《杀人回忆》,主角努力追凶的过程里,同时能看见韩国警察体制的腐败与堕落。
4丶设计破案时机
随着主角距离谜团真相越来越近,反角可能会采取行动阻止主角,危及主角的性命,而当主角发现关键线索时,故事可能会迎来惊人的转折,打破主角原先的猜测或推理,以至于结局揭露凶手的时候,故事可以迎向高潮,让观众获得知晓真相的满足感。
例如,电影《索命黄道带》,主角跟配角逐渐接近真相之际,除了收到恐吓信、接到恐吓电话等,也失去他们的工作、家庭、生活,遭遇严重打击。
除了以上法则,美国小说家范·达因曾发表「推理小说二十法则」,论述推理小说的设计精神,而其他小说家亦另有「推理十诫」、「推理小说的三十要素」等论述,颇具参考价值,有兴趣者可自行查阅,共同精进故事创作技巧。